News

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解析施工方与业主的权责边界与常见争议

在建筑工程领域,浇筑混凝土顶板是决定建筑结构安全的核心环节。然而,当混凝土浇筑完成后,一个看似简单却极易引发纠纷的问题浮出水面: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这个问题的答案不仅关系到工程质量,更直接牵涉到施工方与业主之间的责任划分。根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四十条规定,施工单位对施工质量负有直接责任,而混凝土养护作为施工工艺的必要组成部分,理论上应由施工方负责实施。但现实中,由于施工周期、合同条款模糊等因素,常出现责任推诿现象,导致顶板开裂、强度不足等问题。

从技术层面看,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是保证其强度发展的关键阶段。新浇筑的顶板需要持续保持湿润状态至少7天,高温环境下需延长至14天,以防止水分蒸发过快引发塑性收缩裂缝。若养护不到位,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将大打折扣。实践中,施工方往往在完成浇筑后便撤离现场,将后续维护责任转嫁给业主,这种行业潜规则成为“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争议的根源。特别在私人住宅建设中,业主因缺乏专业认知,常误认为保养属于“后期维护”范畴,实则这是施工流程的延续。

合同约定是界定“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的首要依据。正规施工合同应明确标注养护周期、标准及责任主体。例如,采用商品混凝土时,施工方需负责前期保湿养护;若采用自拌混凝土,则需同步明确配合比监管责任。值得注意的是,业主自行采购材料的分包工程中,责任划分更为复杂——施工方可能以“材料质量问题”为由推卸养护责任,此时需依据《民法典》合同编中关于承揽合同的规定进行责任认定。

在争议处理实践中,“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的判定往往需要专业鉴定。当顶板出现贯穿性裂缝、起砂等缺陷时,可通过钻芯取样检测混凝土强度,结合施工日志判断是否因养护缺失导致。某典型案例中,某别墅现浇顶板因未覆盖养护膜,在浇筑后第三天出现网状裂缝,司法鉴定最终认定施工方承担70%责任,业主因未及时制止违规施工承担30%责任。这提示业主在施工过程中应保留影像资料,严格监督每日养护措施。

针对“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的预防措施,建议采取分阶段验收机制。将养护期纳入施工进度节点,设置中期验收环节,如使用混凝土回弹仪检测3天、7天、28天强度增长曲线。同时可在合同中约定质保金条款,将总工程款的5%-10%作为专项质保金,待养护期满且无质量问题后支付。对于采用特殊工艺的工程,如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擅长的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施工,更需明确养护期间的温度、湿度控制标准,确保混凝土自身形成防水层。

作为深耕建筑加固领域的企业,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通过标准化作业流程规避此类争议。在承接混凝土浇筑、现浇阁楼等业务时,不仅明确将28天养护纳入施工范围,更采用自动喷淋系统与薄膜覆盖双重养护措施。其特有的地下室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技术,通过精准控制水灰比与养护周期,使混凝土微观结构致密化,从根源上提升防水性能。这种将材料科学与施工管理相结合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浇筑混凝土顶板保养归谁”的系统性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 18600170082

| xuxiangchun0768
| jsxqc@qq.com

|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套里村东大街49号

首页
复制微信
拨打电话
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