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浇筑作业难免会遇到因天气、设备故障、材料供应或施工组织等原因导致的中断情况。当浇筑作业被迫暂停后,如何正确进行混凝土继续浇筑作业,成为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的关键环节。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不仅关系到新旧混凝土的结合性能,更直接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本文将系统阐述混凝土继续浇筑的专业施工流程、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措施,为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实用指导。
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首先需要准确判断施工缝的合理位置。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要求,施工缝应留在结构受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对于梁板结构,施工缝应设置在跨中1/3范围内;对于柱,应留在基础顶面、梁的底面或吊车梁牛腿的下方;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则应按设计要求设置后浇带。确定施工缝位置时,必须避开关键受力部位和应力集中区域,这是确保混凝土继续浇筑质量的首要前提。
在中断浇筑后继续施工前,必须对已浇筑的混凝土表面进行规范处理。这一步骤对保证新旧混凝土结合质量至关重要。首先需要清除表面浮浆、松动的石子和软弱混凝土层,露出坚实的基层。最佳处理时机是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使用高压水枪或钢刷将表面水泥膜去除,使粗骨料暴露约1/3粒径。如果混凝土已完全硬化,则需采用机械凿毛处理,凿毛深度一般为5-10毫米,凿毛率不低于90%。处理完成后,必须彻底清除碎屑和灰尘,并在浇筑前保持表面湿润但无积水。
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是界面处理。在清理合格的施工缝表面,应涂刷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的水泥净浆或专用界面处理剂。水泥净浆的水灰比应控制在0.4-0.45之间,涂刷厚度约1-2毫米,涂刷后应立即浇筑新混凝土,避免净浆干燥失效。对于重要结构部位,还可采用植筋或设置键槽的方式增强新旧混凝土的机械咬合作用,提高结合面的抗剪能力。
新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对保证继续浇筑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原则上,新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原有混凝土,其配合比应尽量接近原配合比,特别是水灰比和粗骨料粒径。如果因季节变化导致温度差异较大,需适当调整配合比参数,确保新老混凝土的物理性能匹配。在正式浇筑前,应先铺设一层20-30毫米厚的水泥砂浆,其成分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一致,这能有效填充基层孔隙,促进新旧材料紧密结合。
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的施工操作需要特别注重浇筑方法和振捣质量控制。浇筑应从施工缝处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避免直接向施工缝处倾倒混凝土。浇筑层厚度应控制在400-500毫米,采用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施工方法。振捣时,振捣棒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100毫米,确保新旧混凝土交界处充分密实。特别要注意施工缝边缘的振捣质量,既要防止漏振导致结合不牢,也要避免过振引起材料离析。
在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的过程中,温度控制和养护措施不容忽视。新老混凝土之间的温差应控制在25℃以内,避免因温差应力导致界面开裂。在炎热季节施工时,可采取降低原材料温度、选择傍晚或夜间浇筑等措施;在低温环境下,则需采用保温养护,确保混凝土强度正常发展。继续浇筑后的养护时间不应少于14天,养护期间应保持混凝土表面持续湿润,可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加保温棉的方法,既保湿度又控温度。
质量检验是确保混凝土继续浇筑效果的最后关口。在继续浇筑完成后的7天和28天,应采用回弹法、钻芯法或超声法等检测手段,评估结合面的密实度和整体强度。对重要结构部位,还可进行拉拔试验,直接检测结合面的抗拉强度。同时,应持续观察混凝土表面是否有裂缝或渗水现象,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问题。
混凝土继续浇筑时怎么浇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施工人员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作为拥有特种行业加固资质和结构补强资质的专业企业,在混凝土继续浇筑领域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公司专业从事各类混凝土浇筑、加固和防水工程,特别擅长地下室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施工,能通过科学的材料配比和规范的施工工艺,使混凝土自身达到优异的防水防潮效果。无论是别墅加建改造中的混凝土继续浇筑,还是大型商业建筑的施工缝处理,公司都能提供全方位的技术解决方案和高质量的施工服务,确保工程质量和结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