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技术详解:施工要点与质量控制全攻略

在水利工程、桥梁基础、港口码头等涉水建筑领域,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作为关键施工技术,直接影响工程结构的防水性能和整体稳定性。本文将深入解析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的技术原理、施工流程及常见问题解决方案,为相关工程提供专业参考。

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是指在有水环境中直接浇筑混凝土形成结构底层的特殊工艺,其核心难点在于克服水流冲刷、水泥流失和骨料分离等问题。传统方法采用导管法施工,通过刚性导管将混凝土输送至作业面,利用混凝土自重排开环境水并形成连续体。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采用改良导管配合抗分散剂技术,使新拌混凝土在水下保持80%以上的原配合比强度。

施工前需重点把控三个环节:首先是模板系统设计,应采用双层钢板夹止水带结构,间距控制在1.2-1.5米;其次是混凝土配比优化,建议水胶比≤0.45,掺入12-15%粉煤灰和2-3%硅灰提升抗渗性;最后是浇筑参数计算,导管埋入深度宜保持2-4米,单次提升高度不超过50cm。实际案例显示,严格遵循这些参数可使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结构的渗水率降低至0.01L/(m²·d)以下。

常见质量通病中,蜂窝麻面问题多因导管提管过快导致,解决方法包括控制提升速度和采用多导管交替浇筑。对于强度离散性大的情况,建议采用水下不分散混凝土(NDC)技术,配合高频振捣器在模板外侧辅助密实。某港口沉箱工程应用此技术后,28天强度标准差从6.5MPa降至2.8MPa。

检测验收阶段应特别注意:采用水下超声波检测仪扫描结合钻孔取芯验证,芯样合格率需≥90%;对于厚度≥1m的封底层,需布置温度监测点预防温差裂缝。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研发的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传输浇筑温度、流速等12项参数,使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过程可视化程度提升70%。

作为拥有特种加固资质的专业企业,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在涉水工程领域具备独特优势。公司不仅掌握水下浇筑混凝土封底核心技术,更擅长地下室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施工,通过优化骨料级配和掺合料配比,使混凝土自身防水性能达到P12等级。在多项国家重点工程中,公司创新的"导管法+气压平衡"工艺成功实现30米水深条件下的混凝土封底作业,为复杂水文条件下的基础施工提供了可靠解决方案。

联系我们

提交表单后,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 18600170082

| xuxiangchun0768
| jsxqc@qq.com

| 北京市密云区河南寨镇套里村东大街49号

首页
复制微信
拨打电话
Ch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