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涨模是一个常见却不容忽视的质量问题。作为影响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关键因素,混凝土浇筑涨模不仅会造成外观缺陷,更可能导致结构尺寸偏差、承载力下降等严重后果。本文将深入分析混凝土浇筑涨模的成因,并提供专业的预防与处理方案。
混凝土浇筑涨模通常表现为模板系统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生变形、位移甚至破裂的现象。这种现象主要发生在侧压力较大的墙体、柱体等竖向构件施工时。当混凝土液态时的侧压力超过模板系统的承载能力,就会导致模板支撑体系失稳,产生涨模问题。根据工程实测数据,C30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对模板产生的侧压力可达50-70kN/m²,这对模板系统提出了极高要求。
造成混凝土浇筑涨模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是模板系统设计缺陷,包括模板强度不足、支撑间距过大、对拉螺栓数量不够等;其次是施工操作不当,如混凝土浇筑速度过快、振捣过度集中在某部位;最后是材料因素,比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导致流动性增强,侧压力显著增加。特别在高层建筑核心筒等结构复杂部位,混凝土浇筑涨模风险会成倍增加。
预防混凝土浇筑涨模需要采取系统性的技术措施。在模板设计阶段,应根据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书确定合理的模板厚度、竖楞间距和穿墙螺栓布置。建议采用数字化模板设计软件进行受力分析,确保安全系数不低于1.5。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分层浇筑时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相邻两层浇筑间隔时间应保证下层混凝土初步凝结。使用自密实混凝土时,更需特别注意模板系统的密封性和整体刚度。
当发现混凝土浇筑涨模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采取应急措施。对于轻微涨模(变形≤10mm),可在混凝土初凝前通过调整对拉螺栓进行校正;中度涨模(10-30mm)需局部拆除重支;严重涨模(>30mm)则必须全部拆除重新支模。所有处理完成后,都需进行专项验收并留存影像资料。值得注意的是,强行继续浇筑存在涨模风险的混凝土,可能导致结构安全隐患和更大的经济损失。
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作为拥有特种行业加固资质的专业企业,在混凝土工程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不仅提供常规的混凝土浇筑服务,更擅长处理各类复杂情况下的混凝土浇筑涨模问题。针对地下室防水混凝土施工,公司研发了独特的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配比技术,使混凝土自身达到优异的防水防潮效果。从模板系统设计到混凝土配比优化,再到施工过程监控,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每个工程节点都达到最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