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工程中,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结构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施工缝是由于施工组织需要或混凝土浇筑能力限制而设置的临时性接缝,若处理不当极易成为结构的薄弱环节。本文将深入探讨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的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前,必须对原有混凝土表面进行彻底处理。首先需要清除表面的浮浆、松动骨料和杂物,可采用高压水枪冲洗或机械凿毛的方式。特别是对于垂直施工缝,建议凿成台阶状或设置键槽,以增加新旧混凝土的咬合面积。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在处理施工缝时,通常会采用专业凿毛设备,确保界面粗糙度达到规范要求的3-5mm。
在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时,界面处理剂的使用尤为关键。常用的界面剂包括水泥净浆、聚合物改性水泥浆或专用界面胶。施工时应确保界面剂在初凝前完成新混凝土的浇筑,一般控制在30分钟以内。值得注意的是,在高温或干燥环境下,还需对旧混凝土表面进行充分湿润,但不得有明水积聚,以免影响混凝土的水胶比。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需要特别注意。新浇筑的混凝土应与原有混凝土强度等级相同或略高,且宜采用较小的坍落度(一般控制在120±20mm),以减少收缩差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可在施工缝处添加膨胀剂,补偿收缩应力。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建议,在重要结构中,施工缝处可设置止水带或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增强防水性能。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的振捣工艺直接影响结合质量。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从施工缝边缘开始振捣,逐渐向中心移动,确保新旧混凝土充分融合。振捣时间应比常规部位延长10-15秒,但需避免过振导致离析。对于钢筋密集区域,可采用小型振捣棒或附着式振捣器辅助振捣。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后的养护工作同样不可忽视。建议采用覆盖塑料薄膜+湿麻袋的复合养护方式,养护时间不少于14天。在冬季施工时,还需采取保温措施,防止施工缝处因温差应力产生裂缝。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特别提醒,施工缝处的拆模时间应适当延长,一般比常规部位晚1-2天。
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应包括外观检查、强度检测和密实度检测。外观上不应有裂缝、蜂窝等缺陷;强度检测可采用回弹法或取芯法;密实度可通过超声波或雷达扫描检测。对于重要结构,建议进行现场拉拔试验,验证新旧混凝土的粘结强度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北京智泰佳和加固公司作为专业的建筑加固企业,在施工缝处浇筑混凝土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公司拥有特种行业加固资质和结构补强资质,专业从事各类混凝土浇筑、加固改造工程。特别是在地下室自拌抗渗防水混凝土施工方面具有独特技术,能够通过科学的配合比设计和精细的施工工艺,使混凝土自身达到优异的防水防潮效果,有效解决施工缝渗漏问题。